证券代码:000703 证券简称:恒逸石化 公告编号:2023-030 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本报告已经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4、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一)概述 恒逸石化(股票代码:000703)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炼油-化工-化纤民营跨国产业集团,持续通过“上下游协同、境内外联动、软硬件配套”,全面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在“一滴油,两根丝”发展战略指导下,公司依托文莱项目为支点加大国际化步伐,打通从炼油到化纤全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一体化的柱状型产业结构,在国内同行中打造独有的“涤纶+锦纶”双“纶”驱动模式,形成以石化产业链为核心业务,以供应链服务业务为成长业务,以差别化纤维产品、工业智能技术应用为新兴业务的“石化+”多层次立体产业布局。 1、石化化纤业务概述 (1)全球领先的“炼油-化工-化纤”产业链一体化龙头 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巩固、突出和提升主营业务竞争力”的战略发展方针,公司特有的“一滴油,两根丝”产业布局得到进一步完善,恒逸文莱项目一期高效运行,经营水平持续提升;不断填补国内化工类产品空白,持续打破国外化纤技术垄断,完善国产替代自 股票简称 恒逸石化 股票代码 000703 主可控的产业布局;参股公司己内酰胺合成氨项目建成投产,有效补齐芳烃下游产业链条,降低生产成本,赋能公司赢得持久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延伸石化产业链,持续丰富产品种类并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有效巩固了主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了产品盈利能力,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化工轻油、液化石油气(LPG)、对二甲苯(PX)、苯、精对苯二甲酸(PTA)、己内酰胺(CPL)等石化产品;聚酯瓶片等包装产品及涤纶预取向丝(POY)、涤纶牵伸丝(FDY)、涤纶加弹丝(DTY)、涤纶短纤、聚酯(PET)切片等聚酯产品,产品广泛用于满足涉及国计民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刚性需求。 注:锦纶切片目前为控股股东恒逸集团经营产品 图1 公司所处石化化纤产业链布局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原油加工设计产能800万吨/年;参控股PTA产能1,900万吨/年;PIA产能30万吨/年;公司参控股聚合产能1,076.5万吨/年:聚酯纤维产能806.5万吨/年,聚酯瓶片(含RPET)产能270万吨/年;己内酰胺(CPL)产能40万吨/年;产能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注:1)聚酯纤维产品包含POY、FDY、DTY、短纤和切片产品。 2)此表为报告期公司的实际产能表。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重视新品研发投入,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坚持以“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为导向,聚酯板块继续围绕绿色环保类、功能类、生物基类三大主题进行产品开发与成果转化。对内优化销售体系,积极把握市场需求,通过研发-生产-销售的有机联动,充分挖掘并合理引导客户需求;对外通过与高校强强合作,合力构建“产学研”校企生态,在基础材料研究支持及前沿关键技术上实现有效探索。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多路径、多梯次及多场景的研发体系进行技术攻关,再生细旦纤维迅速打开市场,受到客户一致好评。环保“逸泰康”系列产品也被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销量持续上升。阻燃纤维在国内阻燃产品中继续保持强势,维持较高的市场占比。“锦纶专用TiO2消光剂绿色制造及全消光锦纶产业化应用成套技术”项目取得突破进展,率先实现国产化应用。在差别化产品领域,有关抑菌、阳离子可染等功能性复合材料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并逐步推进产业化,技术水平已达国际领先。此外,公司也在重点推进气相重排、合成氨、双氧水等技术的研发进程。 报告期内,公司文莱项目作为东南亚重要的成品油生产基地,紧紧抓住东南亚历史性发展机遇,跟随新加坡市场成品油裂解价差波动趋势,在航空煤油裂解价差弱于柴油的行情下,将航空煤油产能及时转化为柴油,并灵活调整汽油和PX的产出比例,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表1 公司主要产品产能表(万吨/年) (2)涵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美好生活的公司产品公司终端销售产品主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聚酯瓶片、涤纶长丝、涤纶短纤等聚酯产品,广泛用于满足涉及国计民生的刚性需求。其中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为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和相应装备提供能源供应;聚酯瓶片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及医用物资生产等领域,瓶级PET在饮料、乳制品、食用油、调味品等民生行业的需求量保持稳定增长,在酒类、日化、电子产品、医用产品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占有率快速提升;涤纶长丝包括POY、FDY、DTY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服饰、防护服等隔离原料及工业领域,也可用于织带、拉链、帐篷、汽车内饰、口罩的耳线等产业用途。其中公司FDY产品可用作医用等材料,满足下游客户对医疗用品原料增加的需求;涤纶短纤可广泛用于纺纱、无纺、填充等领域,其中无纺布可用于生产口罩的原料,还可用于下游消毒湿巾、一次性防护用品等健康领域。 2、“石化+”业务概述 (1)供应链服务业务有利于提升产品运营能力和配套增值服务近年来,在外部环境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和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公司坚定不移地追求并打造兼具韧性和稳定性的供应链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图2 公司主要产品特点及应用领域 公司持续加强供应链合作与服务管理能力,积极开展原料和产品的全面配送服务,线上以恒逸微商城和营销供应链系统为核心,线下以物流业务为支撑,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其中,智能物流管理平台(HTTMS)是恒逸微商城功能化应用之一,协同价格查询、快捷下单、行情资讯、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促使系统交易量持续爆发式增长。同时,公司创新独有的全渠道物流管控体系,建设三方物流运输平台。在数字化发展方面,公司持续推广智能化管理,加强数字化工厂建设,并通过大数据手段积极探索生产柔性个性化定制,打造灵活可控高效的供应链产业链体系。 随着公司文莱项目的持续稳定运营,公司积极开展配套海运业务,加快实施公司供应链服务一体化管理,形成工厂—产品—仓库—物流—客户的智能化供应链闭环系统,引领行业智能化供应链服务升级。 (2)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增厚公司利润 浙商银行于2004年正式成立,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已于2016年3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并于2019年11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A+H”上市银行。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基础扎实、效益优良、成长迅速、风控完善的优质商业银行。随着浙商银行“A+H”布局的完成,将会加速其未来的成长发展,公司将通过浙商银行的成长溢价,进一步优化公司战略布局,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根据浙商银行发布的2022年年报,2022年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为610.85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36.18亿元;截至2022年12月末,浙商银行总资产2.6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66%。浙商银行以“一流的商业银行”愿景为统领,紧紧围绕“两最”总目标和“上规模、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十二字经营方针,“大零售、大公司、大投行、大资管、大跨境”五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服务实体经济再上台阶的新局面。 (二)行业情况 恒逸石化所处行业为石化化纤行业,原料来源于石油或石油裂解的相应化工品,下游终端产品与人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影响行业的重要因素包括原油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产能供给以及上下游产业链匹配情况等。 1、 炼化板块:依托中国-文莱区位竞争优势,深挖东南亚炼化市场潜力 (1)国际局势变化莫测,原油价格总体呈倒“V”形震荡 2022年以来,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大、OPEC+原油产量频繁调整、俄罗斯原油减产、美国原油产量表现疲软,与此同时,国际原油需求修复低于预期,叠加美联储加息预期下海外 经济增速放缓,全球油价不断震荡,整体呈现倒“V”走势。2022年上半年,在地缘风险溢价、消费韧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强劲;下半年,由于宏观经济压力导致需求端承压,原油价格再度转跌,在低供应和弱需求之间寻求再平衡。 供给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OPEC+逐渐放开增产,以满足不断恢复的原油需求。然而在经历了下半年油价的快速下跌后,OPEC+自10月起减产。2023年4月,为支持石油市场稳定而采取预防性措施,多个产油国相继宣布进一步减产,自2023年5月起至年底,含俄罗斯在内的各国减产幅度累计将超160万桶/日,约占全球原油产量的1.5%。考虑OPEC+超预期减产、美国原油增产有限叠加其可能回补战略储备,石油供给或将持续紧张,促使油价波动区间上移。 需求方面,IEA预计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200万桶/天,达到创纪录的1.019亿桶/日。在中国经济复苏的推动下,亚太地区将会对需求增长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重新开放边境将为航空煤油的需求带来较大增量。 (2)全球成品油供给收缩,东南亚成品油市场持续维持景气格局 从需求端来看,2022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个东南亚国家积极复工复产,东南亚成品油市场需求复苏。相较国内成品油供给过剩状态,东南亚成品油市场缺口较大,虽然东南亚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是全球最大的成品油净进口市场,此外澳洲也需进口成品油。另外,2020年IMO新标实施,低硫燃料油的需求增加。新加坡是主要的船运基地,部分MGO(船用柴油)需要替代船用燃料油,东南亚柴油需求有望继续增加。 从供给端来看,由于东南亚部分炼厂装置建设较早、技术老旧、管理不善、政府补贴负担较重及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等原因,根据Platts(普氏能源咨询平台)数据,2020年~2023年期间,受公共卫生事件和能源结构转型的影响,东南亚和澳洲地区有超过3,000万吨的炼能退出市场,且未来东南亚地区新增产能供给不足,2022年为东南亚炼厂产能供应的断档期,受公共卫生事件、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23年东南亚炼厂产能投放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推迟或延后。 根据IEA数据,全球范围内宣布在2020-2026年关停的炼厂达到360万桶/日。根据英国石油(BP)统计,2021年,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炼厂陷入关停潮,三地炼厂产能分别下降了2,568万吨/年、1,006万吨/年、1,100万吨/年。全球炼油新产能增速连续两年下滑,2021年全球炼厂产能同比净下滑2,089万吨/年,为30年来首次产能的净下滑。不过2022年 炼厂利润升至历史高位,目前海外炼厂开工率已基本反弹至高位水平,部分中国和中东新炼厂有投产,全球炼能重新增长大约198万桶/日;但仍无法弥补产能减少带来的供需缺口。与此同时,在碳中和、碳达峰政策的大背景下,炼化企业对炼厂的扩产意愿不足,资本开支计划趋于谨慎,未来炼厂产能增长有限。此外,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下,全球成品油市场供给大幅收缩,加剧了东南亚成品油的供应紧张局面,且从中长期来看难以得到缓解。在供不应求的背景下,东南亚成品油市场将维持景气格局。 作为东南亚炼厂盈利风向标,从2019年至今新加坡市场成品油裂解价差来看,2020年,成品油裂解价差处于历史最低点水平,2021年,随着东南亚外部环境改善,市场需求逐步回暖,成品油裂解价差持续修复。2022年上半年,在原油价格暴涨、成品油供应收缩以及东南 图3 近年东南亚成品油裂解价差情况 亚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增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新加坡成品油裂解价差一路上扬,但下半年以来,在需求疲软、价格波动等多重压力下,成品油价差大幅回落。进入2023年以来,汽油价差环比改善明显,柴油价差仍维持高位水平,文莱炼厂盈利能力有望持续稳定。 2、PTA板块:出口稳中有升,盈利能力趋于稳定 2022年,PTA价格在成本及供需的交互效应下,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走势。2022上半年,由于多套PTA装置相继提前进入年度检修,导致行业开工率同比下滑,叠加主流供应商合约减量、阶段性供需错配等因素,PTA价格持续上涨。下半年,受原油价格震荡回落及大宗商品联动下挫等利空因素影响,PTA现货价格高位回调。此后,PX供需偏紧制约下游PTA开工,叠加年末市场消费信心重拾,PTA现货价格顺势反弹。供给方面,根据CCF数据,2022年,由于国外无PTA新增产能、印度JBF投产进度再次延后,此外,2022年亚洲其他地区装置检修较多,韩国、台湾地区开工率维持在5-8成,个别时间段在3-4成(不含IPA装置),特别是下半年装置检修明显增加,部分装置延长其检修周期达数月。反观需求方面,由于海外需求尚可,印度和土耳其上半年聚酯负荷高位运行,海外PTA供需缺口较大,带动中国PTA出口量大幅提升。隆众资讯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PTA出口量344.67万吨,同比上涨33.85%。按照外需情况预估,2023年出口量仍将维持在高位,国内PTA价格优势持续,叠加国外竞争力较弱装置逐步退出市场,国内市场存在倒逼国外PTA装置减停产增加的可能,从而扩大我国出口量。 3、聚酯板块:下游需求拐点已现,市场信心伴随宏观经济提振有望持续增强 2022年以来,化纤行业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因素影响,经营普遍承压运行,在高库存和弱需求的压力下,化纤行业平均开工负荷较2021年明显下降,行业盈利端承压。但在中央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纺织化纤行业运行总体趋于稳定,伴随我国宏观经济逐步提振复苏,2023年化纤行业生产经营情况有望持续改善。 (1)新增产能释放缓慢,下游需求持续回暖,竞争秩序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我国聚酯行业逐步进入规模化、一体化的发展阶段,行业整体目前正面临着产能集中度不断提高、行业龙头强者恒强、产业链持续向上游原料端延伸的格局。 从供给端来看,受制于双碳政策及设备供应等问题,2021年及未来新增聚酯产能增速持续放缓。根据CCF统计,2022年聚酯长丝退出产能为180万吨,实际新增净产能增速仅为 2.7%。与此同时,老旧落后装置、叠加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聚酯工厂,也逐步退出行业竞争,未来落后产能将进一步加速出清,行业准入门槛将进一步加大,聚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也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更趋良性。 从需求端看,随着国内消费逐渐复苏,纺织服装下游需求已经持续回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370元,增长4.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比上年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5,123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比上年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734元,增长4.9%。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推动纺织服装、服饰业等终端消费性支出提高。未来随着国内房地产、汽车、旅游等内需以及出口等需求的不断拉动,聚酯行业需求将继续保持良性稳定增长。 (2)积极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现代化化纤行业 “十四五”时期,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化纤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两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目标,指导化纤行业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面对新发展形势,化纤行业注重研发新技术推动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聚酯龙头企业建立了PTA-聚酯-纺丝-贸易的聚酯纤维全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研发了数据驱动的纤维高效生产全流程智能管控技术,实现了规模化柔性化绿色化生产,以及高值高效的精细化管理。 (3)原料供应宽松,上下游产业链利润有望向聚酯端转移 从上下游产业链格局来看,根据CCF统计,2023年预计国内PX、PTA新增产能规模分别为560万吨、1,52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4%、20%,产能增速均高于下游聚酯产能增速,有利于产业链利润向下游聚酯端转移。此外,MEG产能仍处于持续扩张中,一体化和煤制产能继续投放,根据CCF统计,2023年预计国内外新增产能为365万吨,产能增速约为11.3%。聚酯原材料的供应持续宽松,有利于上下游产业链利润向下游聚酯端转移。 (4)聚酯瓶片海外出口与新领域消费需求旺盛 近年来,我国聚酯瓶片需求增速快于产量增速。海外出口方面,由于距离优势、海运费及亚洲国家反倾销税相对较少等原因,目前出口国家中亚洲国家占比较大,我国由于产量地位优势凸显,叠加近年来海外聚酯瓶片大厂相继出现停产或财务问题,即使有反倾销政策的存在,我国聚酯产品也具有较强的价格及质量优势,海外出口需求仍将快速增加。据ICIS研究发现,2022上半年,中东、拉丁美洲从我国进口的瓶片产品体量大增,其再通过地区换货, 实现对欧美国家的出口,而原本从美国进口瓶片的一些国家,例如哥伦比亚,也因美国自身供应紧张,转而开始从中国进口瓶片产品。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聚酯瓶片出口量同比增长36%;2022年出口量同比增长35.68%,达到431.43万吨。 新兴领域下游需求端中,除传统软饮料市场表现良好之外,瓶片在生鲜电商领域、家用消杀等日化领域以及环保地板、光学薄膜等新型领域的应用也在快速发展,带动瓶片需求持续增长。目前公司聚酯瓶片(含RPET瓶片)的参控股产能规模已位居全国第一,瓶片行业的景气度提升成为公司利润贡献的新增长点。 (三)公司各板块所处地位 公司深耕石油化工与化纤领域,已发展成为我国炼化-化纤一体化民营跨国龙头企业。作为民营大炼化企业中唯一一家炼厂位于海外的企业,公司拥有目前民营企业单个投资额最大的海外项目,未来伴随公司文莱项目二期建成投产,公司有望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1、炼化板块 根据Platts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东南亚炼油产能约为2.71亿吨。2022东南亚炼厂新增产能约为300万吨,基本上都是去瓶颈扩能,由于2022年利润较好,无新增退出产能,但仍低于2020年的2.78亿吨,其中恒逸文莱项目一期产能占总产能的3%。 恒逸文莱项目一期引进当时全球最大的单体单系列芳烃装置和全球第六套灵活焦化工艺装置,装置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较低,且更加清洁与环保,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文莱项目二期建成后,在石化行业整体转型升级趋势下,炼化一体化的优势将为公司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此外,由于东南亚各国未来新增炼化产能投放有限,且东南亚本身存在成品油缺口,预计未来供需将持续偏紧,文莱项目有望大幅受益。 2、PTA板块 根据CCF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国内PTA现有产能基数调整为7,144万吨。公司作为PTA行业龙头企业,从北到南沿海岸线战略布局辽宁大连、浙江宁波和海南洋浦4个PTA基地,控股和参股PTA产能共计约1,900万吨/年,规模居全球首位,为全球最大精对苯二甲酸(PTA)制造商。另外,据CCF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国PIA产能约为55万吨,公司PIA产能30万吨,约占全国产能的54.55%。 3、聚酯板块 CCF数据显示,聚酯的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亚太地区,而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国聚合总产能7,064万吨,同比增长7.75%,其中 涤纶长丝产能3,831万吨,涤纶短纤产能900万吨,聚酯瓶片产能1,231万吨。公司参控股聚合产能1,076.5万吨:其中聚酯瓶片(含RPET)产能270万吨;聚酯纤维产能包括长丝644.5万吨、短纤88万吨、聚酯切片74万吨,参控股聚合产能位列全球第一。公司不断提升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集中推广差异化长丝产品。此外,公司加快推广绿色环保新产品——“逸泰康”,引领化纤行业的技术进步。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是 □否追溯调整或重述原因会计政策变更 单位:人民币元 2022年 2021年 本年比上年增减 2020年 资产收益率 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及会计差错更正的情况 财政部于2021年12月30日颁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5号》,根据该解释要求,公司“关于企业将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产出的产品或副产品对外销售的会计处理”内容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并对财务报表列报最早期间的期初至本解释施行日之间发生的试运行销售进行追溯调整。 (2)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否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 59,442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普通股股东总数 56,179 (2)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 周玲娟、徐力方、方柏根、俞兆兴、潘伟敏、项三龙 邱利荣邱杏娟邱奕博方贤水 杭州万永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邱建林朱军民邱祥娟 7.40% 7.83% 27.04% 5.00% 95.00% 26.19% 与邱祥娟系 姐弟关系 1.42%3.94% 与邱奕博系 父子关系与邱杏娟系 兄妹关系与邱利荣系 叔侄关系 26.19% 杭州恒逸投资有限公司 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40.61% 60.00% 6.99% 注:截至本报告披露日,邱建林持有恒逸集团26.19%股权,并通过与家族成员的一致行动安排实际控制恒逸集团84.77%的股权(2018年2月8日,邱建林与杭州万永实业投资有限公 2、前10名股东中,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有152,305,981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15%,不纳入前10名股东列示。 司、邱祥娟、邱奕博、邱利荣、邱杏娟签署的《一致行动协议》,该协议持续有效,且依据该协议邱祥娟控制的万永实业、邱奕博、邱利荣和邱杏娟为邱建林的一致行动人,四位股东分别持有恒逸集团27.04%、26.19%、3.94%和1.42%股权)。而恒逸集团直接持有恒逸石化40.61%的股份并通过控股子公司恒逸投资持有恒逸石化6.99%的股份,合计控制恒逸石化47.60%的股份,邱建林仍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5、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1)债券基本信息 债券名称 债券简称 债券代码 发行日 到期日 债券余额(万元) 利率 (2)债券最新跟踪评级及评级变化情况 截至本报告出具日,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对公司存续期的“20恒逸01”进行了跟踪评级,相应的信用评级报告已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巨潮资讯网披露。具体情况如下: 债券简称 公司主体信用等级 公司评级展望 公司债券信用等级 信用等级通知书 最新评级时间 报告披露时间 20恒逸01 20恒逸01 AA+ 稳定 AA+ 【新世纪跟踪(2022)100312】 2022年6月18日(跟踪评级) 2022年6月18日 (3)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近2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万元 项目 2022年 2021年 本年比上年增减 项目 2022年 2021年 本年比上年增减 三、重要事项 无 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奕博二〇二三年四月二十日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