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商银行:深耕数字金融 勇担社会责任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4-22 20:48

作为江苏省首家数字银行,苏商银行深入践行“科技使金融更简单”使命,完善ESG治理架构,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战略,通过普惠金融、绿色转型、科技赋能等多维实践,擦亮金融为民底色,展现数字银行担当。

金融“活水”精准服务小微与民生

苏商银行立足“金融科技+场景金融=普惠金融”的经营逻辑,聚焦小微企业和细分场景,深度解析国民经济125个细分行业,以数字化手段破解普惠服务“卡脖子”难题,着力打造普惠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差异化金融供给能力。截至2024年末,苏商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达218.32亿元,较年初增长13.01%,累计服务小微客户超138万户。

消费金融是推动经济内循环、助力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苏商银行通过深入线上线下消费场景、构建商户合作生态等方式,重点支持新市民、新就业等群体的装修、购车、教育等消费需求,“市民贷”“升级贷”产品累计服务客户1570万户、累计放款金额超4650亿元。

绿色“引擎”积极推动低碳实践

苏商银行将ESG理念深度植入发展基因,构建起科技赋能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在信贷系统开发绿色金融分类标识,实现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发展的深度融合。

创新推出“绿色采购贷”“科技人才贷”“信易贷”等符合不同产业需求的绿色金融产品,保障绿色低碳重点领域金融供给,荣获江苏省绿色金融“十大杰出机构”称号。2024年,该行绿色信贷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5.36个百分点,持续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注入金融动能。

该行的数字化转型亦体现绿色运营实践。苏商银行持续开展大数据平台运维、功能、存储和算力优化等项目,实现IT系统能效提升与碳足迹缩减的双重突破,构建起科技与环保深度融合的“绿色银行”样本。

金融为民构筑金融安全“防火墙”

苏商银行自主建设“探针”反欺诈风控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识别异常模式和风险信号,有效提升了欺诈检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年均监测发现欺诈线索近万条,实现交易欺诈风险零损失,有力保护了客户的资金安全;自主研发消保智能审查模型和消保风险模型,实现104项消保审核规则的数字化部署,形成智能风控闭环。

苏商银行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融入发展战略和公司治理,构建全链条、立体化、数字化的消保工作体系。近年来,该行打造形成“网点阵地+数字平台+特色场景”协同效应,3·15金融消保系列直播等特色工作广受好评,年宣传覆盖人次达500万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注重员工与公益: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

苏商银行坚持以人才为全行发展的“第一资源”,提倡“研发优先、专业专注、使命必达、简单透明”的企业文化,构建多元、平等、包容的职场生态。

持续打造学习型组织,树立工程师文化,每年开展50余场“数字金融大讲堂”,超千场专题培训,覆盖科技、新媒体、产品、风控、运营等领域,员工持证上岗率达90%以上。目前,全行科技人员占比超过51%,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42%,其中双一流高校学历占比达六成以上,人才高学历、年轻化、科技化特征明显。

除了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和发展空间,苏商银行更倡导“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职场文化,构建有温度的人才高地。

公益实践上,该行设立“教育发展专项基金”资助贫困学子,融入社区开展“银发护航”行动,为贫困家庭发放粮油物资,更以长江江豚为文化符号,深度参与“长江大保护”公益行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站在新起点,苏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继续深化“研发先行,做确定性的事”战略,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要求,以数字技术为驱动,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