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自查自纠无法根治 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4-18 15:33

通信营销电话藏了多少“坑”?

不知道电视机前的您有没有接到过这样的电话,对方表示:自己是通讯运营商的工作人员,说“免费给您送流量,可以体验一个月!”或者说“您可以免费升级套餐”、“享受限时优惠”等等,主打的就是一个“听起来让您心动”,但免费的背后实际上却是营销的套路,消费者最后可能会被诱导升级、或者被隐性扣费。近年来,这样的通信营销电话持续泛滥,花样繁多的话术到底隐藏着哪些“坑”?

一些自称通讯运营商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声称能办理比现有资费更低的套餐,但消费者在办理后才发现,名下套餐并未更改,只是开通了增值服务,但这时候已无法轻易取消。

消费者: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了一些我可能不知道的收费项目,一条短信两块钱,一个月下来累计增加了四五十块钱,我后来查账单的时候才能查出来。

现场:您的套餐优惠即将失效,不升级下月费用将上涨。

一些营销人员在电话里常使用“限时优惠”的话术,称用户现在使用的套餐优惠即将失效,如果不升级,下个月的套餐资费将回到优惠前的价格。部分消费者同意并办理了“升级”后,再次咨询运营商官方客服时才发现,此前的套餐优惠其实可以自动延续,并不需要升级。

消费者:就是直接让你同意,就没有跟你讲解很详细的过程。

消费者:我觉得运营商应该加强他的经(营)管(理),最起码要让消费者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不是被动消费吧。

还有消费者表示,曾接到某运营商的客服电话,对方表示如果将4G套餐升级为5G,可免费获得20G的通用流量包,在多次确认免费后,自己就提供了验证码进行了业务升级。但是次月的话费账单上,还是新增了20元流量包的费用。消费者投诉后,客服表示是“沟通上的误会”,可以退回20元的费用。

运营商内部人士透露,目前运营商的营销渠道分为直销、代理、电商平台等几种。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压力就逐步传导到各类营销渠道。一些“授权代理商”为了追求效益,将营销成功率与业务人员的收入直接挂钩。因此,营销人员就会通过各种话术想办法“套路”用户,一些营销人员还专门针对老年群体,并在电话中指导老人一步步提取开通新增服务的验证码。记者调查发现,与线下营业厅办理业务相比,电话营销中的口头合同,取证难度更大、证据认定复杂,消费者往往只能吃“哑巴亏”。

三大运营商回应通信电话营销乱象:全面自查 严厉处罚

于是,一些人只要看到是“通讯运营商客服”的电话,要么不接,要么直接挂断。如此一来,运营商想要开展业务也变得更加困难,这无疑是一种反噬。近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集体发声,将开展电话营销自查。具体内容我们接着来看。

中国电信表示,将持续强化营销服务规范,加强对一线人员的培训及对代理商的管理监督,严肃惩处不规范行为,切实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中国移动表示,将进一步强化代理商营销管理,严格管控和治理通过电话营销方式拓展业务,对违规渠道严厉处罚,直至解除合作。同时开展服务专项治理行动,聚焦客户投诉和自查发现的营销不规范问题,开展源头治理。

中国联通表示,将严格落实资费公示全面准确、严格执行二次确认等关键举措,保障用户明明白白消费,为用户提供更加高品质的服务。

对于通信电话营销,工信部也曾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电信资费营销行为的通知》,明确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虚假宣传、片面夸大或混淆资费优惠幅度,以及做出其他容易引起用户误解的宣传。

律师表示,整治通信营销电话乱象,除了要加强通信运营商的管理外,还需从源头上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及时填补营销规制漏洞。

律师 王思纯:消费者一接到运营商的推销电话,第一时间可以先打开录音,注意识别他推销的产品内容,到底是一个真正免费服务,还是一个隐形的收费服务。如果消费者遇到不合理的消费,或者是强制性消费,可以向消协部门或者工信部等进行投诉,更好维护自己的权益。

另外,针对一些代理商利用106短信群发垃圾短信、骚扰用户的现象,近日,上海市消保委要求三大运营商,使用短信内容提供者的规范企业名称和实名进行标注,以方便消费者辨别信息。相关工作有望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 张继红:要治理垃圾短信,需要从源头上遏制个人信息数据的滥用 (企业)。实名制只是一个好的开始,垃圾短信的治理是一场持久战,只有通过系统性的治理,才能让垃圾短信彻底退出我们的生活,还老百姓一个清静世界。

【新闻观察:自查自纠无法根治 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通信电话营销坑多、套路多是一个老问题了,如今,媒体曝光之后,三大运营商又纷纷表示要自查自纠进行规范,那么,这样的举措能够解决问题吗?对此,听听你的观点。

解决老问题,端出的依旧是老药方,我想,这样的顽疾肯定还是治不好。尽管运营商可以把问题归结于代理商或是外包公司的责任,但是实质上我们知道这一系列挖坑、套路的背后,最终获益的就是运营商自己。那么,作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要让运营商对自己的代理商动真格的,恐怕最终的效果还是回应很及时,效果偏潦草。那么,要从根本上治理这个问题,首先就是要破除运营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固有结构,除了主管的通信管理部门要勇于亮剑之外,还应该重点加强市场监管等部门的监督力量,完善监管机制,形成监管合力,真正给通信电话营销的乱象踩住刹车。

随着技术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进步,通信运营商也已经成长为市场中的巨大存在,以三大运营商的大哥中国移动为例,2024年,企业的移动客户突破10亿户,营收突破了1万亿元,在世界500强中位居第55位,雄踞全球通信行业的榜首。当然,其他两家运营商也有亮眼的表现。与庞大的企业规模相对照,我想针对屡屡为用户诟病的电话营销乱象,运营商自身应该真正的警醒。确实,我们可以看到,市场饱和度不断在加大,互联网平台和应用的加入,更挤压了传统运营商的盈利空间,虽然,玩弄营销套路,可能会获得一时的经济效益,但是,透支的却是整个行业的信用,一旦失去用户的信任,企业将会面临致命的打击。因此,我想运营商更应该从新服务中去寻找新出路,一方面,可以提升原有的资费服务,让收费更加透明、更加合理,以此增强用户信任度;另外,借助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发更多服务业务,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建立起新的营利增长点,只有让用户更加满意,企业才会有更好的成长。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