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商银行七年 当好补位者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4-20 04:26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指引下,由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民营银行应运而生,成为我国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社会主义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苏商银行是江苏省首家数字银行,2017年6月成立。7年来,这家定位为“科技驱动的O2O银行”,高质量发展普惠金融,高水平建设数字银行,发挥差异化优势,当好行业补位者,服务城乡居民、服务民营企业、服务科创企业、服务地方经济,走出了颇具特色的数字银行发展之路。

7年,坚持审慎经营、稳健发展的一贯特色

成立7年来,苏商银行始终坚持审慎经营、稳健发展,不求规模,不求速度,但求质量,但求安全,实现规模、效益、质量的均衡发展。数据显示,至2024年6月,苏商银行资产已达1200亿元,再上新台阶。成立至今,苏商银行资产规模年均复合增速23.79%,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46.77%,已连续第四年日均资产保持千亿以上,ROE保持15%左右,不良率保持1%左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发展成绩单。

苏商银行经营发展的一大特色,就是保持了22%左右的成本收入比,达到行业优秀水平。通过节约成本,苏商银行持续加大让利实体经济的力度,2023年各项贷款利率较上年下降210BP,普惠小微贷款利率较上年下降255BP,2023年助企纾困减息让利达3000万元。

在保证资本充足的前提下,苏商银行在民营银行中率先开展了股东分红,股息率达5%,让股东充分分享发展成果,反映出苏商银行良好的经营业绩和稳定的发展预期。

7年,坚持聚焦普惠、服务实体的初心使命

走进苏商银行的数字金融展厅,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屏上显示的125个国民经济细分行业,其中有母婴用品销售、运动鞋服代购、生物质颗粒生产、药品研发与服务等服务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的细分领域,这是苏商银行普惠客户较为集中的经济领域,也是我国经济充满韧性、生生不息的基础。

七年来,苏商银行坚持“金融科技+场景金融=普惠金融”的经营逻辑,聚焦普惠领域,寻找缝隙业务,深化技术运用,补位传统金融。截至2023年末,苏商银行已累计服务小微客户280万户,提供资金支持超过1300亿元,有效拓宽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及性、覆盖面。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正深度融合。苏商银行深耕物流、通信、家电、机械等产业链,创新“场景+科技+金融”模式,利用产业链上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覆盖1600多家核心企业的上下游20万户中小微企业,实现对微观主体的精准“滴灌”。

苏商银行重点支持江苏“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和“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累计服务各类科创型企业2400余户,提供信贷额度超过110亿元,主要投向中小客户,实现差异化发展,有效满足地方产业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七年来,苏商银行持续深耕消费金融市场,基于消费场景触达客户,重点服务新市民、小镇青年、蓝领等普惠客群,优化市民贷、升级贷拳头产品,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消费增长。截至 2023年末,已累计服务消费金融客户467.65万户,累计发放消费贷款3400多亿元。

7年,坚持向新而行、数字赋能的发展之路

苏商银行以专精特新数字银行建设为方向,强化战略规划引领,狠抓数据能力和科技能力,破解普惠金融发展瓶颈。7年来,研发投入累计达10亿元,每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均保持5%以上,研发人员占比超50%,自主开发云开核心系统、构建统一数据底座,成为江苏省首家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商业银行,先后入选穆迪“全球20家新锐银行”、《亚洲银行家》“全球前十数字银行”(全球第六)、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双50”(综合金融科技赛道)等权威榜单。

银行业的“硬科技”是数字风控。苏商银行持续开展“小微数据风控卡脖子攻关工程”,自主研发“天衡”小微风控矩阵、“透镜”智能风控引擎、“统一额度系统”“秋毫”企业风险预警系统等一系列数字化风险管理工具。以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苏商银行构建了全流程数字金融管理体系,实现从获客运营、授信审批、用信放款到贷后预警的数智化重造,为海量客户带来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956101客服号码,代表苏商银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服务理念。依托科技赋能与数据驱动,苏商银行持续优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体验,打造了1199项远程自助服务场景,累计服务客户达2200万人次,99%的客户来自线上,99%的业务在线办理,不断实现“科技使金融更简单”。

苏商银行在自身发展同时,不忘履行社会责任,成立7年来,已累计贡献税收超过30亿元,提供1600多个高质量就业岗位,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七载勤耕耘,向新再出发。苏商银行相信我国经济的未来,相信基础经济和基础客群的力量,将在服务实体经济、做好“五篇大文章”的过程中,守正创新、行稳致远,当好补位者,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应有力量。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